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的“嬗变样本”

□记者 解桂颖 通讯员 程现昌 肖华

农业强不强,农民富不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经济基础。

如何让农业强起来,近年来,传统农业大县平原县加速向现代农业强县迈进:靠改革转换农业动能,用产业强壮农业筋骨,创品牌提升农业品质。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今年,平原县又把“乡村振兴”列为五大提升工程之一,把现代农业列入平原“十大产业”之中。9月初,2018鲁台(德州)现代产业合作恳谈会期间,平原以“现代农业”为媒,与30多名台商进行了紧密对接。

9月23日,“庆祝丰收 振兴乡村”2018平原县首届农民丰收节即将盛大举行,因为有了强大的农业支撑,平原农民将笑得更美、更舒心!

“农权改革”的“平原样本”

深化改革,是农业新动能、新活力之源。近年来,平原县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产权、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主动打响一场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攻坚战,搬掉平原农业发展的“绊脚石”。

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确实权,颁铁证,稳人心。2013年,我县被列为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全国50个试点县之一。

张玉喜,前曹镇鸣鸡店村村民,多年以来,一直带领全家人在外打工。眼下正值秋收时节,虽然作为农民的“种地”主业早就成了张玉喜的“副业”,但放在往年,他也许正心神不定地记挂着家里的玉米地。

可是今年,张玉喜彻底把心放在了肚子里。“手里攥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土地面积、示意图、合同都记得清清楚楚,不管到什么时候,也不用担心地不是自己的,俺就放心把地租给了同村搞蔬菜大棚的乡亲。这样,俺一家人在外打工,除了打工收入,还多了一份土地租金。”张玉喜高兴地说。

解除张玉喜后顾之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来自于我县2013年起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2014年底,这项工作基本完成,全县90多万亩土地经过地籍调查、核属审核、登记注册、颁发证书等土地登记程序,被确权登记到10万余户农民家庭,颁发证书10万余份。

就是这样一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在地籍上固化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权利,稳定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让农民群众吃上了“定心丸”。同时,放活了土地经营权,消除了农民长期流转承包地的担忧,激发了农民流转土地的动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2017年5月,我县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前曹镇郑庄村试点。郑庄村手握承包经营权证书的115户村民,放心地把他们的承包地1014亩,加入了村里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去年秋季丰收,第一次分红,村民每亩分红548.96元,集体分红21243元,真正实现了群众受益、集体增收。

在“郑庄经验”的引领带动下,今年以来,全县119个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4.4万亩,涉及农户6424户。目前,还有29个村的村党支部正在积极发动群众,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

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文件,作出了长远性、战略性制度安排,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来。

2017年7月,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之后,我县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8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我县拉开大幕,开始试点工作。

“农民除享有家庭承包地带来的土地权利之外,还应享有其他集体所有资产带来的财产权利和收益。通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资产确权到户,集体收益按股份或按份额分红,农民就能尝到甜头。”县委书记王洪霞说。

以还权于民为根本出发点,依托清查核算后的集体资产,2017年11月初,桃园街道办事处吴家庄、贾庄等9个村庄率先推进股份权能改革,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把股权量化到每位成员,让符合条件的村民变身“股东”。

2017年年底,吴家庄村的74岁村民蔡学林领到属于自己股份的187元分红,虽然钱不多,蔡学林却格外高兴。“改革前,村级集体经济说起来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份。改革后,村里有多少资产、哪些人能享受,自己有多少股份,每年能领多少钱,都弄得清清楚楚,心里也变得踏踏实实。 ”蔡学林说。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就是把集体的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量化到人,实现村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权利。村民变‘股东’,年年享 ‘分红’!”县委副书记孙丰勇说。

经过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权量化、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工作,至今年6月底,全县878个村已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715个、经济合作社163个,量化经营性资产1.80599亿元、资源性资产80093.53亩,确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15491人,发放股权证书9.4万多本。

  农村集体资产由过去的 “人人表面拥有、实际一份没有”,正转变为“集体真正所有、农户按股占有”,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近期,一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战斗”,又在我县乡村全面打响。这场改革,必将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拥有更多获得感。

“平原农业”的“四梁八柱”

  今年8月20日至22日,台风 “温比亚”袭击我县,前曹镇土地股份合作社玉米不同程度倒伏,造成部分减产或绝产,合作社及群众收益受到较大损失。

  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青岛贝事达蔬菜种植加工有限公司,根据当前季节气候条件,瞄准市场上紧俏的新品种,种植香芋、青刀豆、西蓝花等蔬菜品种,产品全部出口。

  仅此一项,亩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前曹镇正是看到了蔬菜种植的高效益,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种植蔬菜,让受灾后的合作社及群众收入实现不降反增。

  蔬菜是平原农业的支柱产业,成于蔬菜产业,平原获得“全国菜篮子”荣冠。到去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4.5万亩,产量120万吨,产值22.8亿元,占全县种植业的43%。王杲铺镇的万亩京津蔬菜园区,坊子乡的冬暖式大棚蔬菜园区,王打卦镇的西瓜、韭菜生产基地等更是远近闻名。

  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我县正是通过不断发展特色种养殖等高附加值农业产业、扶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引导成立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社、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拿出“绣花功夫”,精细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格局。形成了以张华、腰站为主的粮食板块;以坊子、王打卦、前曹、王杲铺为主的绿色蔬菜板块;以王庙、三唐、坊子为主的畜牧养殖板块。

  截止目前,全县已有一村一品专业村54个,建立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基地50多处,建成了50万亩优质小麦、3.5万亩绿色蔬菜、336个规模化养殖小区等一批特色基地,带动基地农户5.8万户,增收1.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800个。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抓手,对促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平原重点培植规模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字号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

  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我县3万多农户签订玉米订单种植合同,公司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价格收购,每公斤玉米收购价格平均高出市场0.15—0.2元;大蔡牧业有限公司,通过畜禽良种繁育推广,培育了蛋鸡和肉猪生产基地,带动全县3万多饲养户走上致富路。

  截止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7家,涉及畜禽养殖、粮食加工、林木生产、食品加工、良种繁育、造纸酿酒、纺织等多个门类,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4家,其中福洋生物科技、大蔡牧业等2家为省级龙头企业,登海道吉种业、山东华农食品、佳和牧业等12家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17年,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入23.8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35.09亿元,实现利税18.43亿元。

  经合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全县已发展生猪、奶牛、蛋鸭、养鸡、林果、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木炭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16个,入会会员6.2万余人,带动农户5.1万户。各类合作组织拥有资产5.42亿元,年销售收入8.2亿元,带动农户年增收825元。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全县现有专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9个,其中王杲铺蔬菜批发市场为部级蔬菜市场。专业市场销售收入121650万元,净利润953万元,上缴税金457万元,各类批发市场为全县的农产品流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品质农业”的“平原内涵”

  “大家都知道衣服、家电啥的有名牌,虽然贵,可买的时候还是都冲着名牌去。这两年,我们的‘杲’牌黄瓜被认证了绿色食品,也慢慢做成了名牌,不但黄瓜价格提上去了,而且上门的客户也多了,销量是一年比一年高啊。 ”9月19日,王杲铺镇五道刘村黄瓜种植大户万金亮高兴地说。

  农业品牌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不断加快产品认证和品牌培育步伐。目前,全县蔬菜产品已取得 “三品一标”认证7个,认证面积占到了全县蔬菜面积的65%。

  “品牌品牌,有品才有牌。平原的品牌建设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过硬的质量‘产出来’,诚信的品牌‘树起来’,绿色的方式‘讲出来’,产业的素质‘强起来’,产业兴旺的核心要义才能体现出来。”县蔬菜局长史晓峰说。

  我县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战略,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按照 “有生产规程、有生产档案、有产品品牌、有检测能力、有包装标识、有龙头依托、有管理责任人、有技术负责人、有质量安全追溯、有合格证明,统一供种(苗)、统一供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产品认证、统一质量检测”的“十有五统”标准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育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是一处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园区。在这里,社员用的是合作社统一配送的各种生产资料,只需完成规定动作,就能实现丰产丰收。 “标准化生产就是好!”合作社负责人苏玉波对此评价说。在标准化生产之前,合作社在市场上只能 “随波逐流”。究其原因,就是不“绿”。如今,绿色指标一上去,虽然价格比一般批发市场多了3至5分钱,客户仍然不请自来。 “产品主要销往北京新发地市场,如此一来,合作社在京津市场的地位得以稳固,知名度也在上升。 ”

  目前,像育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标准化示范园区,我县还有100家正在全力推进。它们将成为我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全产业链示范区、标准园区品牌建设全覆盖,农产品质量追溯率将达到100%,一幅“百园兴原”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价格有限,品质无限。我县积极与高等院校寻求合作,今年7月8日,我县与山东农业大学“两院一基地”建设揭牌仪式举行之后,效果立竿见影。一个多月后,依托嘉鑫果蔬种植产业园,我县与山农大合作成立全省首个草莓科技研究所。这将为推动我县草莓的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生产提供强大助力,使我县早日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草莓生产和休闲采摘基地。

  不仅是蔬菜产业,作为传统的畜牧养殖大县,我县同样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从而实现了畜牧业的提质增效、跨越发展。

  德州佳和牧业有限公司是我县一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大型现代孵化场一处,种鸡场一处。公司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孵化机械,生产车间全部中央空调控温,为鸡苗孵化提供了恒温、无菌的最佳环境,年可孵化优质雏鸡2000万羽。 2017年,公司获得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荣誉称号。

  我县以畜牧业绿色示范创建为总抓手,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生态畜牧业、清洁畜牧业、循环畜牧业发展方式,建立了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的发展机制,构建了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步入了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道路。

  2017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国畜牧养殖大县,畜牧业总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目前,我县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处,省级10处,市级110处。通过无公害畜产品认证29家。现有种畜禽场4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90家。

  有了众多的“平原牌”产品,今年初,我县开展实施 “平原地标商品上行计划”,扩大平原地标性农副产品和优质果蔬在济南、德州等周边城市的社区超市线上线下直营销售覆盖面。在这些社区超市,“平原地标商品”的标志异常醒目,我县13家企业的122款 “平原牌”地标商品有了新销路。

  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灵魂,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安全、优质、绿色,正成为平原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的 “身份证”。今年10月中旬,全国农企农校农超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暨平原县现代农业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将在我县召开,这将是提升我县农业外向度的重要机遇,也是我县农业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

  品牌兴农、品质兴农。从裸奔到盛装、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播,从价格挣扎到价值发展……平原正掀起一场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产业革命、消费革命和品牌革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