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建成23处烘干基地 助力节粮减损

□ 平原融媒记者 王帅

本报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平原县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更好稳住国家粮食安全 “压舱石”。

今年秋收期间,平原县土地鲁望集团为农服务中心,前来送粮的种粮户络绎不绝。在这里,玉米可以省掉晾晒环节,脱粒后直接进入粮食烘干塔。

“目前,我们有2条粮食烘干线。满负荷运转的话,一天可以烘干玉米1200吨左右。烘干以后,玉米水分可以控制到14个以内,直接可以入库仓储。”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研生说。

玉米收获时水分多在35个以上,要达到入库标准,传统自然晾晒风干得需要5天左右的晴朗天气。

“我种植了1000多亩地。拿玉米来说,得需要七、八个足球场大的的晾晒场,最头疼的碰上下雨阴天,避免不了会造成一些损失。”平原县种粮农户崔元勇告诉记者。

随着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粮食烘干仓储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粮食烘干机械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土地鲁望集团为农服务中心分两期投资1300万元购置了两条粮食烘干塔,除满足自身两万亩农场烘干需求外,还为周边种粮户提供粮食 “代烘干、代加工、代储存、代清理、代销售”全套服务。

“我们现在的这个位置就是粮食烘干塔的控制室,每小时它大约可以进40到50吨的潮粮。这套设备安装了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在线测温、测湿,能够根据玉米不同湿度、不同品种匹配不同烘干时间,实现智能烘干、实时监测。”平原土地鲁望集团服务中心仓储主管田家岭告诉记者。

烘得好,还要储的好。当地还研发粮食储藏霉变在线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和精准防控技术,对粮食早期霉变预警准确率达90%以上,实现了粮食仓储的防患未然。

平原土地鲁望集团种植经理董善辉说: “每个粮仓能够储存粮食2000吨,我们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了20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仓内温度、湿度变化,确保常年恒定在20℃—30℃之前。而且,依托物联网、智能图像等信息技术建立了预警系统反馈,实现智能通风降温。”

自去年 “吨半粮”创建以来,平原县启动实施为农服务中心全覆盖工程,吸引社会资本、争取债券资金,累计建成忠锋、鲁望、智绘、星空等大型为农服务中心16家,建成烘干基地23处,日烘干能力1万余吨。据测算,依托烘干处理,全县节粮1.16万吨,带动群众增收3200多万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