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扶贫园”变身“振兴园”

恩城镇大庄村村民孙凤英正在扶贫基地打理小番茄枝叶

2月18日,农历正月初八,记者来到平原县恩城镇精准扶贫基地,站在扶贫产业园门口一眼望去,连片的温室大棚在太阳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

走进32号大棚,里面温暖如春,记者看到红彤彤的小番茄挂满枝头,二十多个工人正忙着打理枝叶,第一批成熟的果实即将迎来采摘季。“我们都是附近村庄的,平时不忙就来这里打零工,基本上一年到头都有活,一天能挣六七十块钱,又近又方便。”恩城镇大庄村村民孙凤英说。

在恩城镇扶贫产业园内,像这样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共有79个,种植的有黄瓜、西红柿、丝瓜、葡萄等蔬果。

据了解,该项目是恩城镇整合省、市、县三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自筹资金,总投资974.4万余元,分两期建成,总面积400亩。“大棚建成后,一方面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来园区打工,人均年收入8000元左右。另一方面,我们鼓励有能力的群众参与承包,按标准收取大棚租金,产生的收益主要用于恩城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和村集体经济增收,人均年分红2000元左右。”恩城镇扶贫办主任宋峰介绍,自建成以来,扶贫产业园产生的收益已达430余万元,三年的时间,恩城镇106个村、29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成功脱贫。

为了持续增加群众收入,产业园依托技术及区位优势,吸引了众多京津冀等异地客商前来合作。同时,该园还广开销路,两个月前开辟了网上销售渠道。

“我刚刚发走的是春节后第一单,是广东的一位顾客购买的田七。现在网上销售刚开始做,一天能有20多单。相信凭借我们的蔬菜质量,打造我们的品牌,吸引更多的客商与我们合作。”恩城镇扶贫产业园管理主任马梦涛告诉我们。

为了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该园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具有发展前景好的特色种植项目,去年引进的寿光小番茄,种了8个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脱贫摘帽是起点,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才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张华镇盆吴村借助扶贫资金,建设了三个扶贫大棚,不仅带动该村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每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该村种植的芹菜成为了全镇的“明星”产业。

据统计,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平原县围绕产业扶贫,累计投入各级扶贫资金1.09亿元,共实施6大类145个项目,实现项目收益3400余万元,涉及种养类、电商类、旅游类等方面。这一批好项目的实施,既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推动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平稳衔接。

平原融媒记者 董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