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腰站镇锅培口村:分红57万元 党支部引领趟出强村富民路

郭培口村村民拿到分红

德州新闻网讯(平原融媒记者 王帅刘倩 王一涵)“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党支部坚持为民初心,带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开“致富锁”,趟出强村富民路。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民俗文化广场上喜气洋洋,村民翘首以盼,等待一场特殊的土地分红大会。

眼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丰收的小麦售罄,按照协议和章程约定,合作社要给村民进行土地分红。

“四组一共入了293亩地,小麦一共收了339768斤,按照前期的合同约定,社员分红加上保底每亩分645.22元。”在现场,为了让大家弄清楚收支情况,村党支部书记王笃春把投入成本、总体收益、户均分红等情况按照分组向村民们公布。

第一个上去领钱的是锅培口村村民曹桂栋,他长期在外务工,家里的九亩多地统一“交给了”合作社管理,这次他分得了5465.04元。

“入了合作社肯定比自己种地强很多,家里的地我都不用管了,也有时间出去打工,可以有另外的收入,我非常支持这个事。”曹桂栋拿着分红的钱开心地向我们说。

“通过合作社分红,可以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合作社主要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大部分收益都回归到合作社成员手里。”王笃春向我们介绍。

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合作社是2019年在王笃春的带领下成立的。锅培口村有253户、 1115口人,耕地1700亩,村庄耕地散,常年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村民收入低。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如何让“土地生金”提高群众收入,是王笃春“一班人”考虑最多的事。

“种植小麦玉米,产量有限,价值也有限,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土地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就只能从改变种植结构上来做文章。”王笃春回忆起合作社成立之初时的想法时说。

可要改变种植结构并非易事。起初,村里有群众小面积种植蔬菜,效益相当可观。村民李西河就是个种菜“老把式”,早有扩大种植面积的想法,却因为迟迟“包”不上地犯了难。

“因为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种自己的地,种菜的话这一块、那一块的,没办法调整,很不方便,没法管理。”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村民李西河说。

最终,苦于“种啥”的王笃春和因“地”犯难的李西河“一拍即合”,村里统一将20亩地反租倒包给李西河,支持他扩大蔬菜种植面积。

“村里的党支部合作社非常支持我种蔬菜,说哪里的地好你就种哪里,你想要多少村里就给多少。这不,今年收入还可以,黄瓜一亩地能收入一万块钱,土豆一亩地四五千块钱。”李西河说。

“思路决定出路”。王笃春又先后与青岛一家企业对接合作,试点种植200亩订单洋葱,与安国聚弘中药材公司签定合同种植中草药牛膝。首季洋葱获得丰收,亩产在一万斤以上,集体增收3万元,还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及剩余劳动力,就地打工增加一份收入。

“平常来打个工,一天给50来块钱,地都入了合作社可以有分红,12亩地一季给8000来块钱,日子过得挺好,现在过得比以前可强多了。”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村民周玉芝说。

村集体的“腰包”鼓起来,村民的“红利”也就多了起来。今年,村里投资10万元,在闲置坑塘上建起了民俗文化广场,给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我们村中间有一片绿荫、有一塘池水,记住、留住乡村记忆,是人们热切的盼望。”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村民王敦星说。

“通过这个文化广场建设,这是咱全村精神上的一种凝聚,现在通过咱全村老少爷们的共同的努力,也包括捐款的、也有捐物的,也有献言的、也有献策的,这里面既包含了全村老少的智慧,也凝聚了全村老百姓的精神和力量,我们要把这种文化、精神传承下去。”王笃春介绍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