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望农场:无害化粪污处理中心化身有机肥“加工厂”

平原鲁望集团大型养殖场航拍

德州新闻网讯  炎炎夏日,走进平原县桃园街道,到处一片生机勃勃。在一望无垠的玉米田里,一所矗立的沼气工厂格外显眼,这里“隐藏”着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养殖场——山东鲁望农业发展集团生态农场,这也是鲁望集团在平原乡村振兴桃园示范区打造的第一个种养循环农场。

走进养殖场,4个猪舍整齐排列,整个养殖区闻不到一点异味。该养殖场与传统的养殖场不同,全封闭式管理、全自动喂料、全自动环境控制、全漏缝地面清粪和全进全出的现代化养殖工艺,让猪舍达到了“五星”标准。同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让整个养殖场走上了可持续发展良性轨道。

“6月初第一批小猪正式‘入住’,一共是1万头,再过3个月就能出栏了,目前这个养殖场年出栏量是2万头。我们与新希望集团合作,运用高新技术、现代装备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将传统生猪养殖业打造成‘猪—沼—粮’的种养殖循环综合体。”平原县鲁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奇超介绍说。

对养殖场的管理者来说,除了养好猪,处理好猪的排泄物也尤为重要。一万头猪,一年能排泄3650吨的固体粪便。“曾经粪污处理的‘土办法’就是经过初级沉淀后直接排到河里。”平原鲁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环保工程师马宏伟坦言,这样做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不良的卫生条件还会影响猪群健康。

绝不贪图一时便利。为从源头上控制粪便污染,并推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鲁望集团在猪舍东边建设了一处无害化粪污处理中心。“生猪排放的粪污,通过管道流进固液分离机进行干湿分离,固体、液体再分别进行发酵。固体发酵好后做成有机饲料可以直接使用,液体发酵好之后进入中转池,通过全自动自走式指针喷灌机喷洒在农田里。”马宏伟说。

与养殖场相邻的农田由平原县鲁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场种植经理何石宝来负责,有了这个无害化粪污处理中心,大约再有一个月,何石宝的农田就能第一个使用上“新鲜”的沼液有机肥。

“通过使用畜禽粪便发酵的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的土层结构、加深耕作层,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也能得到增强,可以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大大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今年我们的小麦亩产达到1100斤,产量已经实现了3年连增,如果要继续挖潜产量,这个有机肥将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何石宝说。

何石宝是全年“长”在庄稼地里,养殖场的管理员霍纯磊一年有9个月住在养殖场,原本两个人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无害化粪污处理中心的使用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让生猪和粮食都实现高质量生产,他们组建了鲁望第一个家庭农场。

2019年来,鲁望集团就开始尝试发展“211家庭农场”模式,即两个人、一千亩地、一万头猪。通过“地上种粮——粮变饲料——饲料养殖——养殖产粪——粪肥还田——土壤改良——品质原粮”的循环种养模式,串起一条资源变废为宝、向高质量发展要效益的“黄金链”。

“这种211家庭农场模式,就更有益于提高农场主的工作积极性。一个农场所有的收入减去成本,剩余的钱,农场主和公司对半分成,从而实现农场主和公司的双增收。”吴奇超说。

据了解,平原鲁望集团在桃园街道共规划建设20个生态农场,农场都采用“千亩生态农场”运营模式,依托水肥一体化、物联网、大数据共享系统等技术,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及产业链运营,在平原将打造2万亩品质原粮生产基地,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平原鲁望集团生态农场只是平原县大力发展绿色现代农业的一个体现。近年来,平原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制定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标准,不断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依托鲁望集团、牧原集团、峪口禽业等生态养殖项目,发展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循环农业,推动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让绿色农业真正“循环”起来,将平原打造成优质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

平原融媒记者 董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