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张华镇:种下“药饽饽” 走上致富路

德州新闻网讯  “今年种植以来,干旱少雨,对芍药成活有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增加巡查基地的次数,确保这些药材的成活率。”在张华镇北白村的药材种植基地中,恒达利药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荣喜正在仔细地检查芍药的生长状况。

近年来,张华镇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芍药、丹参等中药材的种植,实现集中连片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镇政府的引导下,2016年,皮张村王国栋在村里流转土地50余亩,开始试种丹参等中药材。“没想到效益这么好,我试种的丹参,去年和药材公司对接,经过测试丹参酮的含量均超过平均值,品质优良,价格是一般市场价格的两倍还多。”

“以前村民们都是自己种,面积比较小,比较分散,不成规模,难以形成市场。”张华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镇里经过多方考察引进了中药材种植,与恒达利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药材初加工、销售,基地和农户负责提供土地和种植管理,形成了双向合作,下一步,我们还计划配建中药材加工基地、仓储配送中心,致力把张华打造成有名气、有财气的药材示范基地,以形成一条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努力让这些 “药饽饽”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宝贝,开辟一条脱贫致富的大道。

“原来,小麦、玉米轮作,风险高、效益低,看天要收成,现在我们把土地整合组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药材合作社合作,既实现了集体收益,也为群众谋得了土地、务工双增收,一举多得。”北白村支部书记刘玉国告诉我们。

“我在2017年流转了50亩地,种了丹参,没想到效益特别好。去年,我种的丹参丰收,经过镇政府牵线,我们与当地药材公司对接,直接卖掉。而且,经过测试,我们所种丹参的酮含量均超过平均值,品质优良,价格是一般市场价格的两倍。”皮张村村民王国栋说。  截至目前,全镇北白、盆吴、皮张等17个村发展了中药材种植,建成种植基地4处,推广丹参、芍药、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800余亩。较种植粮食作物,每亩年均增收4000元。(郑致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