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清才:在“富硒”产业上搞出大名堂

    “慢点慢点,快了容易掉花生的。”在张华镇富硒黑花生示范种植基地里,老远看去,一个浑身上下都是土,跟在机械后面,还不停吆喝的人,就是张华镇远近闻名的“能人”姜清才。
    姜清才,经营着张华镇盛财家庭农场,高中学历的他,从年轻就好学、好试,总想在热爱的土地上做出一番事业。他多次接受新型职业农民、支部书记带头人等管理和技术培训,先后取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近两年,“爱折腾”的姜清才看上了“富硒”产业,做农场、做品牌、做电商,还真干出了一些名堂。
与“硒”结缘 百折不挠终成功
    好打好拼的姜清才,从年轻时就不断尝试,养殖业发达的时候他做过饲料,种植业不景气的时候他尝试过人参,一样一样,一桩一桩,有成功有失败,他从未气馁。
    2016年,经人介绍,姜清才和山东省富硒委员会取得联系,尝试种“富硒”产品。“能行吗?有人买吗?”各类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可是姜清才有自己的想法,“生态文明是中央提出的总思路,大健康、生态环保是县里的大方向,党中央说的供给侧改革我觉得就是需要什么咱就种什么,什么好咱就多种什么,这没错。 ”
    他首先从销路较好的反季节水果入手,创立“富硒西瓜”实验棚。第一年就取得成功,普通西瓜0.6元/斤的时候,他的富硒西瓜一直是5元/斤,而且广受欢迎。初步成功后,他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实施联合种植,现有富硒产品联合种植基地五处,富硒小麦达1000余亩,在农场带动下的种植规模达1500余亩。
    在这个 “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姜清才没有忘记农产品初加工和销售环节,他把种植的小麦用石磨加工成富硒面粉和富硒面条,富硒花生加工成富硒花生油,“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姜清才先后注册“绿缘康栖”等自有品牌四个,建立网上销售平台一处,实现商品百分百线上销售。
与“社”有缘 引领发展再出发
    小打小闹的经营模式,不能完成产业的升级改造,一家一户的联合,也不能实现集体闯市场的优势。姜清才瞄准了大市场,就要有大气魄,形成大联合。
    要用规模示范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于是,姜清才一举承包土地120余亩,建立盛财家庭农场,创办富硒黑花生示范种植基地。“示范”就要有个样,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示范上来。
    种植规范化,姜清才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综合运用水肥一体技术,规范使用化肥、农药,实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各类先进种植技术;先后购置联合收割机、大型耕种机械、自走式喷药机、小麦石磨机组等配套机械6台套,实现耕种、收获、加工全流程机械化运作,农作物种植机械化率达100%;效益透明化,姜清才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技术传授出去,让群众看到从种到收的全程,在他的指导下皮张王国栋的夏茬富硒花生喜获丰收。
与“民”共利 扶贫济困造福一方百姓
    致富不忘乡亲,姜清才不光给那些愿意发展富硒产业的群众无偿提供种植技术,他还主动为那些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为他们能够脱贫贡献一份力量。今年一年,他的农场解决农村劳动力50余人,1000余人次,同时与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
    今年秋季,他又带领大家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农户35户,入社土地200余亩,实现土地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经营科学化,走土地集约化种植、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经营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把大部分的群众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经过几年的努力,姜清才逐步成为特色产业的创立人,新兴经营主体带头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他把发展现代农业当做职业,把农业发展当做事业,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得到各级领导和媒体的高度认可推介。
    “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农民为之振奋,明确了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让我们农民吃了定心丸,政策更好,形势更好,更需要我们争做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共建美好农村,不断跟着党的步伐往前奔。”姜清才对我们说。(郑致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