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格威:智造“三电”赢未来

汉格威不仅研发、制造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三电,还将其优化组合,成为行业翘楚。

汉格威三电产品

    身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时代,我们时常惊诧于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却未曾觉查这背后新技术激烈比拼的“暗流涌动”。
    吃穿住行,民生大事。燃油汽车为人带来了行的方便,因尾气排放,也带来了生态的“麻烦”。减少燃油机动车持有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高速电动汽车,成为世界新潮流。
    到2030年左右,北欧国家将“叫停”传统燃油车,在《中国制造2025》构想中,我国计划将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提高到20%。据推算,仅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就要由现在几十万辆,爆发式地增长到2000万辆,高速电动汽车产业将迎来一次产业大潮。
    高速电动汽车,不是我们日常在大街上所见的“代步车”、“老年乐”这些低速电动汽车,而是动力、续航里程不亚于燃油车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比如高速电动客车、轿车、公交车。
    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这三样产品简称 “三电”,分别是高速电动汽车的“大脑”、“心脏”和“神经”。在这场大潮中,诸多车企的纷纷抢先布局,这场竞逐中,核心是谁先掌握“三电”技术、制造“三电”产品。
    有一支9人高铁团队,同时掌握三电技术的博士团队,引起国内车企的瞩目,成为各方争夺的“香饽饽”,国内一家车企豪掷1个亿“收购”他们,但他们担心企业因眼光短浅,抹杀了这项事业,最后,选择了自主创业。
    几番考察,经挂职副县长姜杰牵线搭桥,这个团队接过了来自平原的“橄榄枝”,在平原成立汉格威新能源汽车电控制造有限公司。由于博士团领衔,平原汉格威公司“不用上船买票”,一举成为国内层指可数的,同时掌握“三电”系统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公司之一。
    识出这匹行业“良马”,引进汉格威,平原不只有“伯乐”眼光,更有“扶上马送一程”式的贴心服务。县里积极为汉格威置办好“家当”,利用投融资平台为公司融资5000万元。并在汉格威与安华瓷业之间穿针引线,让新公司在安华瓷业厂房内安家。安华认识到汉格威的价值后,决定厂房不租、不卖,折价2400万,以引资本入股汉格威。
    企业落地后,市委书记陈勇、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市委副书记刘贵堂等市领导纷纷到访,给公司送来了人才补贴2000万元。汉格威引起市县党政企如此重视,是因为它承载着一个产业梦想,因为它打开了一个市场前景。
    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挂职副县长姜杰分析说,“我国的燃油车落后发达国家,但高速电动汽车产业,我们与他们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三电电控技术是这个产业竞争的核心,依托三电技术,中国有望在世界新一轮汽车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汉格威落地平原,将有望补齐山东、德州汽车产业短板,打造新能源汽车强省、强市、强县。 ”
    为什么汉格威三电技术能独树一帜,占据一流? “三电不是三个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融合于汽车中的整体系统,用不同厂家的产品拼凑起来的汽车容易产生不匹配问题。目前,国内同时拥有三电系统研发和制造能力的企业寥寥可数,汉格威即是其中之一。同时,我们还拥有成熟的管理模块和程序算法让三电优化组合,这是汉格威立足市场的两大法宝。 ”公司总经理吴得宗介绍说。
    几组数据可说明汉格威三电技术的“先进性”:汉格威全套电控系统产品高效区达到90%,而传统电动汽车高效区不超过70%。汉格威研发系统是ISO26262的V型,可整体系统研发、检测产品,为不同客户的“私人订制”个性产品,而一般企业是“直线”型,流水线式生产同质产品。汉格威紧跟信息化社会的潮流为汽车打造“云平台”,可远程监控装入公司产品的汽车车况。
    目前,汉格威已拥有1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9项实用新型专利,引进德国博世集团4名核心技术人员,具有完善的研发设计、生产、调试、营销和售后等一体化服务体系。
    从2016年6月进驻平原至今,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汉格威交出的成绩单足以令人刮目:初步形成年产10万台套电控系统的能力,产品经26家新能源汽车厂家测试全部合格,目前这些搭载汉格威产品的汽车成功进入国家工信部第五批测试目录,并装入法国标致新能能汽车之上。在去年的G20峰会上,为各国元首保驾护航的比亚迪电动汽车,就用汉格威的电控产品。
    同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样,在新能源汽车这一领域,企业竞争的方式并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率先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谁就是行业的 “排头兵”,反之则被市场无情淘汰。能有如此行业地位,汉格威自然很“快”。
    汉格威的“快”首先体现在掌握行业动态快。汉格威在济南、上海、深圳设立研发中凡或跨国企业联络点,并将在德国、日本、美国,毗领同行业名企设立研发中心,随时关注行业的每一处进展,以保持自身的技术先进性。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汉格威的交流中,德国博世集团5名核心技术人员对汉格威的理念十分赞赏,毅然“改换门庭”,加入了汉格威。
    汉格威还以高校为平台积极关注科技苗头,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学府建立合作实验室,实现联合研发,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话语权,参与制定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研发方面,汉格威形成了大团队中包含小团队、上至院士,下至学生无所不包的梯次化团队,每人各有细分领域,岗位设置各负其责,提高科研效率。
    作为一家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软资产企业,汉格威的科研人员比例高于一线生产员工,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就是企业精神。 “我来到这里,每次都能看到这些工作狂不眠不休地加班,对技术更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支撑他们的除了以工作为事业的决心,还有在新能源领域让中国汽车制造业领先世界的情怀。 ”姜杰说。
    有了这些工作狂的事业心,有了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有了各级的贴心服务,在平原,汉威格长成行业巨头,行业领头,这不仅是愿景,更是不久后的实景。
    □记者 王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